全瓷牙種植手術后需警惕的10種并發(fā)癥
全瓷牙是一種修復牙齒的手術,它采用與牙齒顏色相近的高強度瓷材料制成,相比于金屬基底烤瓷修復體更美觀。然而,就像其他手術一樣,全瓷牙種植手術也存在著一些并發(fā)癥。以下是全瓷牙種植手術后需警惕的10種并發(fā)癥:
癥.jpg)
傷口裂開
傷口裂開可能是由于縫合過緊或過松導致的,在感染的情況下尤其容易發(fā)生。如果發(fā)生局部傷口裂開,應及時清創(chuàng)并重新縫合,以避免種植體暴露。
出血
術后出血可能是由于黏骨膜剝離損傷較大或黏膜下剝離廣泛所導致的。如果一期手術中種植體穿出下頜下緣,也可能發(fā)生頦下淤血。局部淤血一般數(shù)日后會被吸收,可以采取冷敷和熱敷的方法進行處理。
下唇麻木
術中剝離或種植體植入時可能會損傷頦神經,導致下唇麻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麻木會恢復,但如果是由于種植體直接創(chuàng)傷引起的,應當去除該種植體并重新選擇植入位置。
竇腔黏膜穿通
上頜種植時,由于骨量不足,很容易穿通上頜竇或鼻底黏膜,這勢必會引起種植體周圍感染,應及時去除。
感染
手術區(qū)或手術器械的污染以及其他并發(fā)癥都可能導致感染。
牙齦炎
種植義齒修復后,口腔衛(wèi)生不良或清潔方法不當,牙齦易被粘附在基樁上的菌斑刺激,導致牙齦炎的發(fā)生。因此,在手術操作和患者自我護理過程中,對基臺表面的保護非常重要。
牙齦增生
如果基臺穿齦過少或基臺與橋架連接不良,可能導致局部衛(wèi)生狀況差,長期的慢性炎癥刺激會導致牙齦增生。
進行性邊緣性骨吸收
進行性邊緣性骨吸收指的是種植體頸部的骨組織吸收的現(xiàn)象。它與牙齦炎、種植體周圍炎、種植體應力過于集中以及種植體機械折斷長時間未糾正等因素有關。
種植體創(chuàng)傷
種植義齒常常會受到意外撞擊,嚴重時可能導致種植體輕微松動。
種植體機械折斷
種植體連接部位的機械元件折斷,如中心螺絲、橋柱螺絲折斷,主要是由于機械性因素或不合理的應力分布所導致。
對于全瓷牙種植后的護理,以下是幾個要點:
定期復診
種植牙修復后,牙齒看起來效果好,咀嚼效率高,但仍需要定期復診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
飲食注意
種植牙修復完成后,需要漸進地負重過程。初始階段避免食用過硬的食物,三個月內進食軟食以避免對種植牙的負荷過大。
漱口
術后24小時內不要刷牙或用清水漱口,以免引起滲血。餐后使用漱口液進行漱口。
刷牙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特別是刷牙時要重點清潔種植牙穿齦部分,這對于種植牙的長期健康非常重要。